前言
统一迫在眉睫,美媒甚至都预测了“统一倒计时”!
我国的内政美国老是这么操心,所图为何?
中国终将统一,赖德清该意识到美国靠不住了。
作者-山
当90%遇上一根绳子
仔细一想,90%这个数字真的让人震撼。
台湾岛上的1500万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粮食,而这些生存必需品中90%都要靠海运进口。
展开剩余91%这就像一个病人完全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一旦有人掐住了这根生命线,后果不堪设想。更关键的是,这根绳子完全暴露在别人的火力范围内。
说白了,台湾的海上运输通道就是一条完全开放的高速公路,没有任何遮挡。
数据不会撒谎。
台湾每天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用完之后,发电厂最多撑7天就要停摆,到时候连基本的水处理都成问题。
粮食储备更是捉襟见肘,大米能存点,但肉蛋奶这些易腐食品放几天就坏,全岛储备最多撑一个月。
有意思的是,台湾自己的军方也清楚这个软肋。
"汉光41号"演习计划动员2.2万后备军人,但实际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数。
装备老旧、人员迟到、训练不足,这些问题在演习中暴露无遗,连台湾民众都感到不安。
更让人意外的是,台当局竟然还恢复了军事审判制度,试图提振士气,但效果微乎其微。
说实话,当一个地区90%的生存物资都要依靠外部运输,而这个运输通道又完全暴露在对手的火力范围内时,结果其实已经注定。
台湾就像一座海上孤岛,命脉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冰冷的现实。从任何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可以长期维持的状态。
2680亿美元vs 240亿美元,这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这就是现实。
中国2025年国防预算达到2680亿美元,台湾地区只有240亿美元。
这种差距就像职业拳击手对战业余选手,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甚至连比较的意义都没有。
具体到装备对比,差距更是触目惊心。
中国目前拥有5艘两栖攻击舰、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8艘大型导弹驱逐舰。
核潜艇、导弹护卫舰以及其他类型的舰船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舰导弹足以对美国的11艘核动力航母构成威慑。
兰德公司最新报告显示,解放军海军规模已经超过美军,这个评估来自美国自己的权威智库。
2025年4月,中国完成东海大规模联合军演,演练科目包括登陆作战和反介入。
演习代号"海峡雷霆-2025A",出动了轰炸机、无人机和两栖战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锁圈。
导弹飞得很快,精准击中靶船,画面公布后震撼了整个国际社会。
台湾方面呢?
美国的爱国者反导系统根本无法防御解放军的远程火箭炮攻击,这是连美国军方都承认的事实。
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武器系统,能够在空中建立起强大的防御网络,形成立体化的打击能力。
从技术层面看,现代战争的节奏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时间预测模式已经不适用。
中科院战略研究院专家认为,台海统一时间窗口正在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客观实力对比的理性判断。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力决定一切。
当实力对比如此悬殊时,任何其他因素都显得微不足道。
世界警察的钱包空了,还能管多久闲事
美国现在的处境,就像同时打几场官司的律师,精力和财力都开始透支。
在中东地区,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正在持续消耗美国的武器储备。
长达三年的俄乌冲突,美国已经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国内开始出现不同声音。
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反而引发了美国国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直线上升。
美国要保证自身武器数量足以应付一场战争,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内部的政治博弈。
特朗普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爱他",因为鲍威尔拒绝下调银行利率。
这种近乎任性的表态,暴露了美国决策层内部的分歧和混乱。
关税大棒挥来挥去,结果美国的通货膨胀不降反升,民众和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
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没有改变贸易逆差,反而使美国的贸易逆差数字变得更大。
说到盟友关系,情况就更加微妙了。
日本新首相嘴上说支持"自由航行",但派了经济代表团到北京谈氢能源合作。
澳大利亚的红酒刚被中国降低关税,就改口说台海的紧张情况要冷静处理。
谁不知道在特朗普的骚操作下,没有一个盟友躲过他的"关税大刀",甚至印度都已经"翻脸"了。
大家都怕被卷进去,这是人之常情。
从军事角度看,美国的经济困局使得其军队不敢轻易跨越太平洋采取军事行动。
俄乌冲突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光说援助,实际武器运得很慢,最后还要求乌克兰让出矿物资源作为交换条件。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模式,台当局心里应该很清楚。
美国现在想向中国寻求帮助,但又难以放下架子,心有不甘。
一方面希望在维持对华高关税的同时让中国向其出口更多的稀土资源,这种想法本身就很矛盾。
美国越是这样做,中国方面的警惕性就越高,这是必然的反应。
75年了,是时候回家了
历史列车正在进站,错过这班要等到何时。
从1949年到2024年,整整75年过去了,这个历史账本该清算了。
上个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大量美国企业来到中国投资,这使得美国产品获得了广阔的市场份额。
中国也借此机会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了互利共赢。
那时候的合作证明,增进合作对两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好处,对世界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基于多边主义的理念。
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泛亚铁路网以及中欧班列,都是这一倡议的不同体现。
参与这些合作框架的国家都从中获得了实际的好处,而那些诋毁这些合作形式的国家,则没有得到任何益处。
这就是现实,合作共赢从来不是空谈,而是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
普京访问中国,两国宣布启动"中俄文化年",还要加强矿产、能源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合作。
中国拉拢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联合国好几次呼吁中美对话解决问题。
但美国的做法让和平解决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实。
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在降低,产业结构的变化让中国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
全球的供应链也在发生变化。
美国公司想把生产线搬到越南和印度,但发现那里的产量和成本都比不上中国。
资本市场也看明白了,离开中国的代价很大。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也感到了压力,中国大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加快芯片的自主研发。
台湾企业的订单份额在减少,台湾商界有人担心,如果台海局势一直紧张,未来可能会丢掉整个市场。
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可能会因此增加,这是为了防止民进党当局在接收到错误信息后采取冒进行为。
根据形势的发展,美国媒体做出了判断,认为解放军可能在半年内解决台湾问题。
是否在半年内解决,取决于国家的最终决策,但解放军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的内政,美国从来都没有资格插手,更别指望所谓的"盟友"们来帮忙。
在此警告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个人,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阻碍两岸统一的行为都将被十四亿中国人民的熊熊怒火所吞没!
结语
说白了,台海统一从来不是一个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的问题。历史的车轮从不为任何人停下脚步。
当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外部干涉力不从心,当国际环境日趋有利,统一的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到来。6个月也许不是预测,而是准备。
面对这样的历史大势,你觉得台海局势会如何发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发布于:河南省唐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